“上线三个月,呼叫中心使用率不足30%。”某零售企业CIO的吐槽道出行业痛点:斥资引入的智能系统,因功能冗余、业务场景错配沦为摆设。当85%的企业计划升级客服系统,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智能型呼叫中心系统不再是简单的电话接听工具,而是融合AI、全渠道、数据洞察的客户体验中枢。选型失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将导致客户流失——麦肯锡研究显示,客服体验差的企业客户流失率高出竞争对手1.6倍。


innews通用首图:呼叫中心.jpg


一、选型核心挑战:企业常见痛点与需求分类


1、四大业务痛点直击


效率黑洞:人工坐席70%时间处理重复咨询(如订单查询、密码重置)


体验断层:跨渠道服务记录割裂,客户需反复陈述问题


管理盲区:海量通话数据沉睡,无法驱动服务优化


成本失控:人力成本年增12%,高峰时段外包支出激增


2、需求匹配四象限模型


根据企业规模与业务特性,需求可分为:


场景维度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
核心诉求降本增效全渠道体验管理
典型场景智能外呼/基础客服视频客服/复杂业务处理
技术关注点开箱即用系统集成能力

二、2025年Top5产品深度对比


1、合力亿捷


合力亿捷智能电话呼叫中心平台,深度融合结合多模态大模型和AI技术,提供一站式智能电话系统+智能号码接入+线路服务,支持:AI智能语音导航、AI智能呼叫、AI智能路由分配、AI通话质检、AI坐席辅助、AI工单自动生成、AI可视化报表、AI监控预警等核心功能,系统20年稳定运行,每6-8周基于客户需求免费升级。


呼叫中心流程图.jpg


2、华为云呼叫中心


云客服·呼叫中心CEC(Customer Engagement Center),面向企业提供全渠道智能化云联络中心服务。CEC融合VoLTE音视频、视频振铃和菜单(企视秀/名片等)、NLP、协作共享等最新技术,提供音视频客服、AI机器人(电销外呼/多轮会话/智能语音导航)及能力开放(一键双呼/语音通知/二次定制呼叫中心)等服务,并基于华为在电信、银行、保险、互联网、教育、等行业实践沉淀,助力企业高效获客、触客、客服数字化转型。


3、 阿里云呼叫中心


云联络中心为企业提供整体的企业智能化客服平台。打通热线电话、网站、小程序、APP等用户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帮助企业统一管理服务体验,并利用AI能力升级数字员工服务与智能辅助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体验与效率。产品开放灵活,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流程。


4、赛普智成


赛普智成是国内专业的全媒体智能呼叫中心开发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呼叫中心产品的研发、设计、部署实施的全产业链运营及维护业务。众多企业用户正在使用赛普智成提供的一站式管理体验,帮助企业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打造卓越的客户服务中心。


5、深海捷


深海捷科技15年智能呼叫中心系统行业深厚积累,融合全渠道、呼叫平台、智能机器人、工单系统等应用,满足不同业务场景对呼叫中心系统的需求,广泛用于客服行业、电销行业使用。新一代智能呼叫中心系统平台稳定高效,通话清晰。


横向对比关键维度:


产品AI深度渠道整合行业方案迭代速度适合企业类型
合力亿捷★★★★★★★★★★★每6-8周电销/呼叫中心
华为云CEC★★★★☆★★★★★★★★★★季度更新金融/教育/政企
阿里云★★★★☆★★★★☆★★★☆月度迭代互联网/新零售
赛普智成★★★☆★★★★☆★★★★按需定制全产业链客户
深海捷★★★☆★★★☆★★★★☆半年升级垂直行业场景


三、避坑指南:选型中的关键陷阱


1、功能冗余陷阱


某电商企业采购支持20种渠道接入的系统,实际只用电话+在线客服,45%功能从未启用。选型应遵循“核心场景覆盖度>功能清单长度”。


2、集成兼容性黑洞


数据孤岛风险:客服系统与CRM数据不同步导致客户信息断层


对接成本陷阱:二次开发费用可达软件成本的200%(IDC数据)


验证建议:要求厂商提供与主流业务系统(如金蝶、用友、Salesforce)的对接案例


3、AI效果夸大预警


警惕宣称“问题解决率”的营销话术,实际测试需关注:


方言识别准确率(如粤语、四川话)


复杂业务理解能力(如保险条款解析)


人工接管率(优秀系统应<15%)


抽象-呼叫中心.png


四、行动建议:四步锁定最优方案


步骤1:需求沙盘推演


制作业务场景优先级矩阵,例如:


场景发生频率影响体验当前痛点优先级
高峰期电话占线每天致命客户流失★★★★☆
跨渠道信息同步持续重要重复沟通★★★☆


步骤2:场景化产品验证


要求厂商在真实环境中演示:


模拟200并发呼入时系统稳定性


演示从通话到工单的自动转化


测试与现有OA系统的数据同步


步骤3:成本动态测算


除软件费用外,需计算:


总拥有成本 = 许可费用 + 集成开发费 + 运维成本 + 坐席培训费 + 扩容费用


步骤4:小规模战场验证


选择非核心业务线试点(如会员续费提醒),验证:


3个月内坐席效率提升率


客户满意度变化幅度


系统异常中断频率


常见问题:


Q1:现有传统呼叫中心如何平滑升级?  


A:分阶段实施:先部署AI语音导航分流基础咨询,再增加智能质检模块,最后引入全渠道整合,避免业务中断。


Q2:如何评估厂商的行业理解能力?  


A:要求提供同行业案例的KPI改善数据(如电商的订单转化率、金融的首次解决率),并访谈现有客户。


Q3:自建与上云方案如何选择?  


A:日咨询量<5000通且无强合规要求建议上云;涉及敏感数据(如医疗、金融)或超大规模并发优先混合部署。


Q4:智能外呼如何规避骚扰风险?  


A:选择支持“拨打时间智能控制”“拒接用户自动屏蔽”“话术合规检测”的系统,确保符合《通信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