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打电话时听到杂音、断断续续甚至突然掉线?这不仅影响服务效率,还可能让企业背上“不专业”的标签。别慌!大多数通话质量问题都能通过系统维护和设置优化解决。今天咱们就聊聊4个实操技巧,帮你从根源上提升通话清晰度。


innews通用首图:呼叫中心.jpg


一、先定位“病根”:3步揪出问题源头


第一步:区分“谁在出问题”


如果所有来电都出现杂音→可能是设备或网络问题。


仅部分客户听不清→排查对方信号或区域网络波动。


通话10分钟后开始卡顿→检查设备散热或带宽占用。


第二步:录音回放分析


调取问题通话的完整录音,重点关注:


杂音类型:电流声?环境噪音?


卡顿频率:规律性中断还是随机发生?


第三步:模拟压力测试


用多部手机同时拨打客服电话,模拟高峰期通话场景,观察系统承载极限。例如:50人同时通话是否出现延迟?


二、技巧1:给网络做个“全身体检”


1. 带宽不是越大越好,关键看稳定性


客服专线建议单独拉设,避免和办公网络混用(防止下载文件挤占带宽)。


每月用Ping测试工具检测网络延迟,理想值应≤50ms(毫秒)。


2. 警惕“隐形杀手”


Wi-Fi设备(如路由器)长期不重启容易过热降速,建议每周定时重启。


网线接口氧化会导致信号衰减,用酒精棉片擦拭金属触点可改善接触。


3. 紧急情况备用方案


主网络故障时,提前配置4G/5G流量卡作为应急通道,确保通话不中断。


三、技巧2:设备维护别偷懒


1. 耳麦是最容易忽略的细节


每季度清理麦克风防尘网(用软毛牙刷轻刷)。


避免使用蓝牙耳机(延迟高、易受干扰),优先选有线耳麦。


2. 服务器也要“减负”


通话录音文件建议每天自动备份后清空缓存,防止存储空间不足。


老旧设备(如使用超过5年的语音网关)及时更换,避免元件老化导致音质失真。


举个栗子:


某企业通话杂音持续两周,最后发现是机房空调故障,服务器高温运行导致音频解码异常——设备环境监测同样重要!


四、技巧3:系统参数调优


1. 音频编码器设置


优先选择G.711编码(兼容性强、音质清晰),避免使用压缩率过高的编码格式。


采样率设置为16kHz即可,过高反而增加网络负担。


2. 智能降噪功能


开启环境噪音过滤(如键盘声、空调声),但别开满级!过度降噪会导致人声失真。建议先测试不同等级的效果。


3. 限制并发通话数


根据带宽和设备性能设定最大通话上限。比如系统最大支持100路通话,日常使用建议控制在80路以内,预留20%缓冲空间。


五、技巧4:预防比维修更省钱


1. 建立维护日历


每日:检查设备指示灯状态,备份通话日志。


每月:测试备用电源,更新系统补丁。


每季度:更换网络设备滤网,检测线路损耗。


2. 给客服加个“小助手”


培训客服人员在通话开始时快速确认音质:“请问您现在听我说话清楚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可及时回拨,减少客户等待焦虑。


总结:


维护通话质量就像保养汽车——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小毛病,才能避免半路抛锚。与其等问题爆发后手忙脚乱,不如把这4个技巧加入日常运维流程:查网络、养设备、调参数、做预防。


合力亿捷AI智能客服中心深度融合AI大模型技术,一站式整合400电话、在线客服、表单、邮件等全渠道客户咨询,其生成式AI大模型融合行业知识图谱与千万级对话语料训练,在电信、汽车、制造、政务、电商、物流、教育等30+细分领域成功落地,累计赋能超14万+坐席实现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双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