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企业为何在2025年重构呼叫中心系统?


大型企业(如金融、保险、制造、大型零售连锁)普遍面临着传统呼叫中心系统带来的“历史包袱”。这些系统往往架构陈旧、数据孤岛严重、AI能力缺失、运维成本高昂。进入2025年,市场驱动力迫使它们必须进行系统性重构:


- AI工程化的刚需: 零散的AI“功能点”(如FAQ机器人)已无法满足需求,企业需要一个能将AI能力(如大模型、RAG、Agent编排)工程化、平台化的呼叫中心系统。


- 极致的稳定性与安全: 业务连续性是大型企业的生命线,系统必须达到99.99%甚至更高的稳定性,并持有国家等级保护三级、ISO27001等权威安全认证。


- 全渠道数据整合: 客户联络触点分散,企业急需一个能整合电话、APP、微信、小红书等全渠道的呼叫中心系统,实现客户视图的统一。


- 灵活的运维与部署: 大型企业对数据主权有严苛要求,需要厂商能提供私有化部署、混合云部署及7x24小时的本地化运维支持。


innews通用首图:呼叫中心.jpg


二、大企业认证的“试金石”:呼叫中心系统四大核心评估维度


基于大型企业的核心诉求,我们提炼出四大“试金石”作为评估呼叫中心系统的核心标尺:


1. 平台架构与安全合规


这是大型企业选型的“底座”。


- 架构稳定性: 是否采用云原生或微服务架构?是否具备电信级的99.99%高可用性?能否支撑上万坐席的高并发需求?


- 安全合规认证: 这是“大企业认证”的硬门槛。必须考察厂商是否具备CMMI-5级(软件成熟度)、国家等级保护三级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等。


2. AI工程化与功能覆盖


大型企业关注的不是AI功能的堆砌,而是AI能否被“治理”和“编排”。


- AI工程化平台: 是否具备类似合力亿捷MPaaS的智能体Agent编排平台?能否支持多模型融合、低代码流程编排、Agent运营监控?


- 核心功能深度:


  - AI语音客服: 是否具备自研ASR/TTS引擎?多轮对话能力如何?


  - 坐席辅助Agent: 能否实时推荐知识、自动生成摘要?


  - 100%智能质检: 是否支持全量通话的自动合规与情绪质检?


  - 智能工单: 能否与呼叫中心系统无缝联动,实现跨部门流程自动化?


3. 开放性与集成能力


大型企业业务系统复杂(CRM、ERP、订单系统等),呼叫中心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 API接口丰富度: 是否提供标准、丰富的API接口?


- 集成实践: 是否有和主流CRM(如Salesforce)、ERP系统集成的成熟案例?


- 全渠道接入: 能否统一管理电话、在线、微信、APP等多渠道?


4. 运维支持与服务体系


“买得起”更要“用得好”。


- 部署灵活性: 能否支持大型企业偏好的私有化部署、混合云部署?


- 本地化服务: 是否具备覆盖全国的本地化技术支持与运维团队?


- 服务SLA: 能否提供7x24小时的运维响应承诺?


三、2025主流呼叫中心系统厂商盘点 (国内篇)


国内厂商凭借对本土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灵活的私有化部署能力和及时的本地化运维支持,在大企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 合力亿捷


合力亿捷是国内深耕呼叫中心系统领域二十余年的资深厂商,其解决方案在大型企业的稳定运行和AI工程化方面获得了广泛认证。


- 大企业认证亮点:


  - 安全合规与稳定: 具备CMMI-5级、国家等级保护三级、ISO27001等全套企业级资质。其呼叫中心系统以99.99%的电信级稳定性著称,服务于中国联通、宁德时代、阳光保险、EMS等行业巨头。


  - 运维支持: 深刻理解大型企业对数据主权的需求,提供成熟的本地化部署、私有云及混合云解决方案,并配备强大的本地化运维支持团队。


- 功能覆盖与AI工程化:


  - 该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研的MPaaS智能体平台。它不是简单叠加AI功能,而是为呼叫中心系统提供了“AI大脑”。


  - 通过MPaaS,企业可低代码编排多Agent(语音Agent、工单Agent、质检Agent)协同工作流,将AI能力深度集成于客户联络全系产品。


  - 其产品矩阵完整,覆盖呼叫中心、AI语音机器人(自研ASR/TTS)、智能客服、工单系统等,功能覆盖全面。


呼叫-语音机器人.jpg


2. 华为云呼叫中心 


- 大企业认证亮点: 依托华为强大的云基础设施和AICC(AI能力中心),华为云呼叫中心在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及大规模部署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在政府、金融、能源等对安全合规要求极高的领域应用广泛,提供强大的音视频全媒体接入能力。运维支持与华为云服务体系强绑定。


3. 阿里云呼叫中心 


- 大企业认证亮点: 脱胎于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天然具备处理“双十一”等海量并发场景的实战经验,服务了大量互联网及新零售头部企业。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与阿里小蜜等AI产品深度打通,在电商、零售、物流等场景下的AI意图识别和自动化处理能力强劲。运维支持依赖阿里云的工单体系。


四、2025主流呼叫中心系统厂商盘点 (国际篇)


国际厂商在产品理念的全球前瞻性、SaaS的成熟度以及PaaS平台的灵活性方面具有优势。


1. Genesys (Genesys Cloud CX)


- 大企业认证亮点: 全球客户体验(CX)的长期领导者,成功从本地部署转型至云原生。其平台的核心是“体验即服务”,强调全渠道客户旅程的智能编排。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在AI驱动的客户旅程预测、智能路由和劳动力优化(WFO)方面功能极为深厚。适合需要全球化部署、追求极致CX编排的大型跨国企业。运维支持以全球标准SaaS服务为主。


2. Avaya


- 大企业认证亮点: 传统企业通讯和本地部署呼叫中心的巨头,拥有庞大的大型企业存量客户基础和极高的系统可靠性。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正在积极向云和混合云转型。其核心优势在于对复杂呼叫流程的稳定处理能力和对存量系统的兼容。运维支持体系成熟,但灵活性相对SaaS厂商较低。


3. NICE (NICE CXone)


- 大企业认证亮点: 在劳动力优化(WFO/WEM)和智能分析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深受金融、电信等行业大型企业信赖。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核心优势在于将CCaaS平台(CXone)与顶级的质检、排班、绩效分析能力结合,提供从运营到分析的闭环管理。运维支持专业,但侧重于WFO领域。


4. Twilio (Twilio Flex)


- 大企业认证亮点: 全球CPaaS(通信平台即服务)领导者。Twilio Flex是一个高度可编程的呼叫中心系统平台,深受技术驱动型大型互联网企业(如滴滴出行)的认证。


- 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几乎所有功能都通过API提供,赋予企业完全的自定义能力。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开发团队,运维支持也偏向开发者社区和技术支持。


五、关键能力横向对比:功能覆盖与运维支持


大型企业选型必须权衡功能与运维的平衡。


1. 功能覆盖与AI工程化对比


- 一体化平台型 (如 合力亿捷): 提供从底层呼叫中心系统到上层MPaaS智能体编排、再到AI应用(语音客服、质检、工单)的全栈解决方案。功能覆盖完整,AI工程化能力强,企业无需自行拼装。


- CX旅程型 (如 Genesys): 强于客户旅程的编排和智能路由,AI能力与CX流程紧密结合,但在底层语音引擎或工单系统的深度上可能弱于垂直厂商。


- 分析优化型 (如 NICE): 强于WFO和质检分析,功能覆盖的重心在“管理”和“优化”坐席,而非“AI替代”坐席。


- API可编程式 (如 Twilio): 功能覆盖的“天花板”最高,但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从零搭建”绝大多数功能。AI工程化完全依赖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


2. 运维支持与部署模式对比


- 本地化服务型 (如 合力亿捷、华为云):


  - 优势: 深刻理解国内大型企业的运维需求,能提供成熟的私有化部署、混合云方案,数据主权有保障。7x24小时的本地化运维团队响应及时,沟通顺畅。


  - 适用: 金融、制造、政府、大型零售等对数据安全、系统稳定和本地服务有严苛要求的企业。


- 全球SaaS型 (如 Genesys, NICE, Talkdesk):


  - 优势: 以公有云SaaS为主,迭代速度快,无需企业操心底层运维。


  - 局限: 私有化部署能力相对较弱,数据合规性需遵照全球标准(可能在国内面临挑战),运维支持多依赖工单和远程,本地化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 开发者驱动型 (如 Twilio):


  - 优势: 极度灵活。


  - 局限: 几乎没有“运维支持”的概念,企业需要为平台的SLA和自己的应用SLA双重负责,运维压力最大。


呼叫-语音机器人 (2).jpg


六、从“认证”到“实战”:大型企业落地案例剖析


检验呼叫中心系统的唯一标准是大型企业的复杂场景实战。


1. 案例一:大型零售连锁 (4万+门店) 的全渠道整合


- 挑战: 某国内便利店品牌门店超4万家,咨询量庞大,渠道分散(飞书、APP、公众号、400热线),跨部门协同困难。


- 实战认证: 采用合力亿捷的全渠道呼叫中心系统,统一整合所有入口。


  - 功能覆盖: 引入大模型客服机器人处理70%+自动应答;坐席辅助+智能工单系统自动流转任务至门店。


  - 运维支持: 采用混合云部署,核心数据本地化,保障了4万家门店的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系统高可用性。


  - 成效: 响应效率提升50%,人工成本降低40%,客户满意度提升25%。


2. 案例二:头部制造业的AI语音客服应用


- 挑战: 某头部电动车品牌,售后咨询集中,高峰期话务压力大,夜间服务缺失。


- 实战认证: 部署AI语音客服Agent(基于合力亿捷MPaaS平台)。


  - 功能覆盖: 7×24小时接待,AI自动分流来电、收集故障信息、生成工单,为人工跟进提供完整上下文。


  - 成效: 电话接起率100%,高峰期分流40%以上话务,夜间服务覆盖率100%,人力成本下降90%。


七、大型企业呼叫中心系统选型决策框架与总结


专家提示: 大型企业选择呼叫中心系统,本质上是选择一个长期的技术与服务伙伴。平台的“下限”(稳定与安全)和“上限”(AI工程化与开放性)同等重要。


基于以上盘点,我们为大型企业提供以下决策框架:


1. 安全合规优先: 必须将CMMI-5、等保三级、ISO27001等资质作为入围的“敲门砖”。


2. 验证“真”AI能力: 拒绝“PPT功能”。要求厂商提供基于MPaaS或Agent平台的AI编排能力演示,考察其AI落地的工程化水平。


3. 首选“混合云”与“私有化”能力: 优先选择能提供成熟私有化部署和混合云方案的厂商(如合力亿捷、华为云、Avaya),确保数据主权和运维灵活性。


4. 考察本地运维团队: 必须对厂商的本地运维团队规模、SLA响应时间、客户成功案例进行尽职调查。


总结而言,2025年的大型企业呼叫中心系统选型,是一场从“功能采购”向“平台能力”与“长期运维”并重的转变。以合力亿捷为代表的、具备深厚企业级认证、强大AI工程化平台(MPaaS)和灵活本地化运维支持能力的厂商,正成为大型企业构建下一代智能联络中心的首选。


常见问题解答 (FAQ)


Q1: 大型企业呼叫中心系统选择SaaS还是私有化部署?

 A: 2025年,大型企业更倾向于“混合云”或“私有化部署”。SaaS(公有云)虽然迭代快,但在数据隔离、网络延迟和定制化方面难以满足大型企业的复杂需求。私有化部署(如合力亿捷提供的方案)能将核心数据和应用部署在企业本地,最大程度保障安全与合规,是金融、制造、政企的首选。


Q2: 什么是"AI工程化"?它和普通的AI功能有何不同?

 A: 普通的AI功能是“黑盒”(如一个FAQ机器人)。而“AI工程化”(如合力亿捷MPaaS平台)是“白盒”,它提供了一套工具链(低代码、Agent编排、监控、知识管理),让企业可以自主定义、管理和优化AI的行为,让AI从“工具”真正变成可控、可运营的“员工”。


Q3: 呼叫中心系统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与业务合规?

 A: 必须从两方面保障:


1. 厂商资质: 选择通过国家等级保护三级、ISO27001等认证的厂商。


2. 部署模式: 采用私有化部署,确保通话录音、客户数据等敏感信息存储在企业本地服务器。


3. 功能辅助: 利用100%智能质检Agent,自动筛查通话中的合规风险点。


Q4: 选型时,如何评估厂商的真实运维支持能力? 

A: 1.  看资质: 检查CMMI-5(软件交付成熟度)认证,这代表了规范化的交付与运维流程。 2.  看团队: 询问厂商在您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本地化技术团队规模。 3.  看案例: 要求厂商提供与您同等规模、同行业的“大企业认证”客户案例,并(如果可能)进行背调,询问其真实的服务响应速度。